時間:2021-05-18發布人:
昨晚,新西蘭移民政策新框架發布會受到廣泛關注。這次官宣特點是政策宣誓為主,具體細節不多。以下是幾點解讀。
01
贏家輸家已定
會有人“錯付新西蘭”
這次移民政策發布給人的感覺是:風雨還在前頭,現在只是打雷。
Newshub今天做了網絡民調,61%的受訪者反對這次的移民政策重置,39%支持,說明有疑慮的人較多。
在新政大的框架下,有幾個確定的贏家:
一是太平洋島裔季節工,覆蓋第一產業各個部門,他們拿RSE簽證,這個季節工簽證已確認不會收緊;二是國內的低技能勞工群體,是新政的主要受益群體;三是工會,少了低價勞工的工會會更有權勢。
新政下還有幾個輸家:從行業來說,零售、服務業、建筑業、護理行業是輸家;從國籍來看,印度、中國、菲律賓移民將是主要輸家。
新西蘭奶場讓不少菲律賓人得以安家新西蘭,但這條通道不會永遠持續
政府絕不會直接說,我們不歡迎你,政策框架已定,接下來就是操作問題。
02
或用“切香腸”做法
首先收緊工作簽證
昨天,政府官宣及回答記者提問時,回避具體數字、具體做法。
政府只讓你了解減少移民是大勢所趨,但不告訴你何時削減多少哪種類型的簽證。
這種做法有可能是在“切香腸”:每次選擇一個類型削減或收緊,一片一片地切,減少已很高漲的移民反彈壓力。
官宣重點強調新西蘭工簽比例和OECD國家相比太高,太多低技能工作者……
這些跡象顯示,接下來首先會先削減工作簽證,具體政策實現路徑為:
* 抬高雇主雇傭門檻,讓他們雇傭海外工人變得很難;
* 推出新的labour market test標準,使一些行業難雇外國勞工;
* 推出一些鼓勵雇傭本地人的政策,并大張旗鼓宣傳。
這樣,第一刀切下去時還是比較圓潤的。
03
“自然損耗”將持續
讓一部分自愿離開
第二刀可能是鈍刀慢磨的“自然損耗”過程。
自然損耗特指申請人受不了長期不確定性折磨,而突然決定買機票回國的“逆移民”心理轉化過程。
本屆政府具有“自然損耗”的工作技能,比如,早前宣布恢復父母團聚移民(喜大普奔),但要求的工資金額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達到(哭爹喊娘),結果是大部分“自然損耗”。
現在,政府再次打出這張“不確定性”牌。
這張牌對政府是進退有度,對申請人是人道災難。
周一,新西蘭總理Jacinda Arern說,政府將疫情看成一個機會,可以重新審視移民的各項設置。
但她不愿意說出到底有多少申請人會受到變化的影響。她說,這事關新西蘭的成果,不是一個“粗略式數字的問題”。(it was about outcomes for New Zealand, not “crude numbers”.)
這就好像你去買房的時候,中介對你說,這不是錢的問題,是你能不能入住這個高檔區的問題……
周二面對疑問,她又說,不會完全關閉移民,只是“再平衡”……
這就好像你去買房的時候,中介對你說,這個房子沒漲價,只是對最近市場的再平衡……
所以,現在有一個非常善于包裝的公關團隊。
在這個時候,焦急的申請人只能去做研究,尋找一下工黨的初心:2017年工黨競選綱領中寫著,計劃削減移民三分之一,也就是2-3萬人(按當年的水平)。算算自己在什么位置……當然,你越靠近程序的后端越安全。
今天的英文媒體評論也認為:“官宣意味著數字上將有巨大削減”。
04
政策大轉換
或需要一年時間
有很多網友糾結于“新西蘭又沒啥高科技、沒啥500強,憑啥吸引高技能人才?”其實,這還是不太了解這里的政府操作。
政府當然知道新西蘭沒啥科技,高技能人才留不住。但政策都需要包裝,一個表,一個里,吸引高科技是表,砍掉低技能是里,如果沒有這個表,政策看起來就突兀而缺乏美感。
外媒英國《衛報》的報道比較直接,點出本質就兩條,削減低技能和重新關注富人。
具體到吸引富人,吸引投資的措施,可關注本周四政府預算中有關外國直接投資的政策。
而新西蘭移民政策的“大轉換”,估計需要大半年到一年左右時間,具體操作會陸陸續續出來。重點看這兩段話:
也就是說,差不多等到國門全開之日,也是新政策到位之時。
05
哪些行業
還能爭取到話語權
在轉換過程中,政府也需要面對各種壓力,有些地方也是走一步看一步。
目前看來,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包括老人護理行業、初級產業及乳制品行業,旅游業、餐飲,甚至汽車維修行業最近也在發聲。
以老人護理行業為例,行業中55%的護士持某類新西蘭簽證,行業護士缺口有300-500個,而護工缺口更多,基本依賴外國勞動力,本地人不愿意做。
新西蘭老年護理協會首席執行官 Simon Wallace在發布會后表態,說政府政策不清楚,他們心存疑竇。
“我們的問題是,招聘缺口永遠存在,而且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招聘本地人,新西蘭人都不可能替代他們(工簽者)。”
他說:“我們依賴海外工人,特別是來自菲律賓和印度的工人,繼續保持這種管道(工簽-移民)真的很重要。”
他的這個邏輯和政府現在的邏輯不一樣。工黨政府的邏輯是,你的工資開得太低,才是本地人不愿意做的根本原因。
06
是誰造成了移民擁堵
圖表說話
現在,這批官員都在回避一個主要問題:如何處理已經由臨時工作者提交的37,000多份申請,他們排隊等了兩年。
如果把新西蘭歷年的移民排隊情況做一個圖,會是這樣:
其中箭頭所指的低點,就是上屆工黨聯合政府設定新的移民計劃的時候,從2018年中以后,移民積壓直線上升。
所以疫情,不是造成移民積壓的主要因素。
而這次的移民政策reset,是對上一次reset的新的reset。
07
“即使理論已失敗
也要向前瘋狂推進”
現在看來,不是所有行業都能具備低端簽證的話語權。
昨天的講話中,特別敲打了旅游業和初級產業部門,“如果期待在疫情之后的反彈中,可以引進臨時工人來發展,這將是沒前途的”。
這說明旅游業和初級產業這兩個部門,已經被政府盯上,今后招海外工人會很難(也的確可以理解為本地人進入這兩個產業的好機會)。
但這樣能成功嗎?本地人會出來干這些活嗎?
立場偏右的新西蘭著名主持Mike Hosking今天發表評論認為,政府不會成功。
他說,“這屆政府盡管他們的意識形態未能在國家的田野和圍場上實現,但仍在推進他們的妄想——即本地人可以做非技術或半技術的工作。新西蘭只需要再找幾百個比爾·蓋茨拿著支票本來就可以了……”
他說,你無法回避的事實是,在過去這個農業季中,不管政府怎樣堅持要行業加薪,本地人并沒有出來干活。
在提高薪酬的情況下,本地人還是不來。這個實驗已經失敗了。
”這個政府帶來一個巨大危險。他們中幾乎沒有人曾管理過任何實業,他們本本主義的政策,即使理論失敗了,他們仍然要瘋狂地向前推進。“
“等到政策徹底失敗,人才流失了,向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的移民力量再次起來,人們就會發現到底誰沒有穿衣服……”
昨天有網友說,
“新西蘭還真是披著羊皮的狼”……
可以看出來的是:
未來一段時間,
除了難民、RSE季節工人、working holiday打工度假簽證、其他人道原因簽證設置不變之外,
其他的都將變嚴。